武夷山悬棺(武夷山悬棺葬体现的是古闽族文化)

华夏大地,无奇不有。福建武夷山,作为天下名山之一,历代以来备受世人传颂。除了壮美的大好河山,武夷山还暗藏着诸多未解之谜,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人前来探访。武夷山“悬棺”,正是其中最为关注的一个“未解之谜”。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武夷山“悬棺”。

武夷山悬棺,藏身于武夷山的崇山峻岭之中,颇为隐蔽。若是乘坐竹筏,沿着九曲溪顺流而下,沿途留意两岸的悬崖峭壁,则可能会发现放置于峭壁之上的武夷山悬棺。事实上,武夷山悬棺一般位于几十米,甚至几百米的峭壁之上,其所处位置不仅高,而且隐蔽性强,并不易发现。

即使沿着九曲溪顺流而下,稍不留意依然极有可能错过位于两岸的“悬棺”。特别要指出的是,武夷山悬棺,并非悬挂于半空之中。它只是藏身于悬崖峭壁上的洞穴之内。若是在九曲溪两岸的峭壁之上看到洞穴,那么其中极有可能藏有悬棺。如果洞穴外再有几根人工雕琢过的木头,那必是悬棺无疑。

据了解,武夷山悬棺曾今有数千个,然而如今仅剩下几十处。数千年来,中国人都习惯了土葬。除了符合“入土为安”的习俗之外,土葬相对来说也方便施工,同时也便于后代子孙的祭拜。然而,武夷山悬棺却被放置于几十米,甚至是数百米的峭壁之上。

单从下葬的难度来说,武夷山悬棺相比传统的土葬,无疑高出了N个级别。如果选择悬棺的丧葬形式。首先,选一处悬崖峭壁,并在其中凿出一个可以容纳悬棺的洞穴。然后,将逝者置身于悬棺之内,并放置于峭壁上的洞穴之中,整个丧葬仪式才能算结束。

用文字来描述“悬棺安葬”,只需两步,短短几句话即可。但是,稍有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悬棺安葬”的这两步具体实施起来并不容易,哪怕是科技异常发达的今时今日。事实上,据专业人士考证,武夷山悬棺距今已有三千年以上。换句话说,武夷山悬棺具体实施的年代则是商朝时期。

三千多年前,生活在武夷山的先民,为什么要将逝者葬身于悬崖峭壁之上呢?当地的传说称,当年刮起了一阵狂风,于是先人的遗体便被风刮到了悬崖峭壁之上。当然,这只是传说。若是仔细观察武夷山悬棺则不难发现,无论是洞穴的开凿,还是棺木的安置,处处都体现着明显的人工痕迹。这些岂是风所能做到的?

与此同时,武夷山悬棺的棺木,与常见的棺木并不一样,底部类似于一条船,造型颇为奇特,又被称之为“船棺”。武夷山悬棺位于九曲溪两岸的峭壁之上,将棺木制成“船状”,可能出于安全的考虑。

若是棺木在放置过程之中,或是后来遭遇天灾,不幸从悬崖上跌落,船状的棺木则可以沿着九曲溪顺流而下,而不至于沉没在溪中(注:九曲溪最深处水位超过30米)。当然,相对于这些猜想,三千多年前是如何将棺木放置于悬崖峭壁之中,才是“武夷山悬棺”最大的未解之谜。然而,问题的答案,却早已遗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