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其顿(中国马其顿关系)

我曾经听到有人说亚历山大大帝是世界历史上最为杰出的军事家,如果他没有英年早逝,那么,他将会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有望统一世界的统帅。

从西方的历史角度来说,亚历山大大帝的确是一个时代的巅峰人物,他建立的亚历山大帝国至少标志着希腊文明的“回光返照”。

亚历山大若没有打印度,而是打中国,马其顿方阵能否横扫战国七雄

在他横空出世以前,包括马其顿王国在内的整个希腊正处于式微阶段。

希腊的两个强邦雅典和斯巴达各组织同盟,都有一统希腊的雄心,然而由于势均力敌,雅典和斯巴达相战多年,两败俱伤,谁都未能完成统一希腊。

此时,位于伊朗高原西南部的波斯人,在居鲁士二世的领导下,于公元前550年建立波斯帝国,先后攻灭新巴比伦王国和埃及王国,到大流士一世时已经建立一个横跨亚非欧的帝国。

在达到全盛时期,波斯帝国发动了对希腊的战争,使得希腊的形势十分危险。

此时的雅典和斯巴达等希腊城邦不得不联合起来低于进攻,取得了两次波希战争的胜利。

尽管希腊人连续赢得了两场胜利,却也损失惨重,旧有城邦制度也被战争摧毁,而且时刻面对波斯帝国的下一次进攻。

在这样的困境之下,位于希腊西北部的马其顿王国,一个被认为是希腊文明边缘化的政权,却在腓力二世的率领下完成了统一希腊的大业,这着实打了希腊人的脸。

为什么说马其顿王国是希腊文明的边缘呢?

马其顿人生活的地方不是靠山就是靠海,适合畜牧业和农业,僻处一隅,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在希腊那些城邦城市看来,完全是不上档次的农村人,甚至很多希腊人称他们是异族蛮人。

估计当时就连马其顿人自己也对希腊文明没什么好感,在波希战争中,马其顿竟然依附于波斯帝国,加入到对希腊的征战当中。

马其顿王国在腓力二世当政以后,经过苦心经营,加强王权,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很快使得马其顿王国崛起,尤其是腓力二世建立了一支忠于他个人的常备军,并创造了极强打击力的马其顿方阵,正是这种方阵,让马其顿王国迅速崛起。

而腓力二世的继承者亚历山大大帝更是一个天才一样的军事指挥家,在20岁继承王位后,很快稳定了希腊的秩序,并于公元前335年组建一支由3万步兵5000骑兵构成的东征军,一路以少胜多击败强大的波斯帝国。

直到公元前330年彻底击败号称百万大军的波斯军队,成功建立起一个横跨欧亚非的强大帝国。

要不承认亚历山大大帝的强悍,那完全是对历史的无知,但是要说亚历山大差点统一了世界,那就有点过度吹嘘了,不能说亚历山大大帝击败了波斯,就认为他已经天下无敌了。

波斯虽然曾经一度十分强大,却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化体系,也就是大而不强。

在一场战争中,往往是依靠绝对的人数取胜,打起仗来杂乱无章,比如在波希战争的马拉松战役中,波斯人数量占优,却被人数居于劣势的雅典重装步兵所击败。

而腓力二世与亚历山大能够统一希腊并击败波斯帝国,完全是凭借其改良希腊重装步兵的方阵形成的马其顿方阵。

以这种技术优势能够碾平整个希腊,整合了整个希腊后,再以严格的马其顿方阵能够轻而易举地打败数量上占优势但较混乱的敌人,这在当时可以说是战术上的革新。

然而巅峰时期的亚历山大大帝距离统一世界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尤其是当时东亚的中国就不是马其顿方阵所能解决的。

无巧不成书,有很多学者认为当时亚历山大大帝是打算继续东征,进攻中国的。

在击败波斯帝国后,亚历山大为了追击大流士三世,进入安息,大流士三世被其部下所杀,但是亚历山大并未就此收兵,而是继续东进,于公元前329年进入到现今阿富汗与巴基斯坦交界处的行都库什山(与中国新疆的帕米尔高原相接),直至中亚锡尔河一带。

继续向东走一点,就进入到中国现在新疆境内了,有人因此说,当时亚历山大的目的地是中国,可惜走错了才跑去打印度,当然,这种假设是不成立的,在汉武帝之前,中国中原未能完全打通与中亚的联系。

那么,假如,亚历山大在公元前329年硬要进攻中国,能否横扫当时的战国七雄呢?

首先给大家讲一下,公元前329年,战国七雄都是由谁主政呢?

秦国是秦惠文王,齐国是齐威王,楚国是楚怀王,魏国是魏惠王,韩国是韩宣惠王,赵国是赵武灵王,燕国是燕易王。

这一年还真是群星开会,除了燕王和韩王拉胯一点,其他五国国君还都有所作为,半个战国精彩战争史,基本都发生在这个时期了。

所以说亚历山大来的还真不是时候,这些君王哪个都不是白给的,随便找出来一个都能打一阵子。

亚历山大所依赖的不过是马其顿方阵的强大威力,是在希腊传统重甲兵的基础上改良而来。

基本队形是手持6米长枪的16人纵队、并有骑兵和排成松散队形的轻步兵掩护配合,各兵种有机结合成原始的多兵种混成部队。

马其顿方阵主要有四个兵种,重装步兵,轻装步兵,骑兵和辅助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