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作品是什么(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作品是什么)

涨知识了,快速看懂天下第一、第二、第三行书,艺术风格异彩纷呈。

能被誉为天下第一、第二、第三行书,绝不是简单的一个名誉,里面有丰富的内涵。

行书,是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书体之一,每一笔每一画,都能折射出艺术与思想的交相辉映。与其说写的是字,倒不如看做写的是意。

笔尖的运动轨迹,就像是无声的诗,在诉说着作者的感叹。

先来赏析天下第一行书。

下图是局部图示,作品名称为:兰亭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写的。

王羲之,字逸少,汉族,祖籍琅琊。

这幅作品是他迁居会稽(今绍兴)的时候写的。也叫《兰亭集序》。

这篇“兰亭序”,是王羲之与好友来到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的会稽山(浙江绍兴),饮酒写诗,抒发心志,而作的不朽名篇。

字体为“行书”,比楷书活泼一些,运笔自如,线条流畅,如行云流水,十分优美。

可能有人看了,觉得字形并不怎么漂亮,确实如此,但是,欣赏书法,也不能只是停留在字形上,或者说结构上,更重要的是看字的神采,写的是“意”,或者叫“韵”,这些都不是单靠结构就能表达出来的,而是通过笔画之间的呼应、连贯,通过字与字之间的承上启下,通过行与行之间的行气,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可以看出,有些字的笔画,运笔轨迹很明显,这就是行书的特点,讲究一气呵成,但不是那么好写的,要求“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讲究“提按并用”,使得线条有粗有细有节奏感,而不是直来直去的一样粗细。

涨知识了,快速看懂天下第一、第二、第三行书,艺术风格异彩纷呈

从作品中可以看出,写作年代是永和九年,是指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和九年,即公元353年,离现在非常久远了。

岁在癸丑,暮春之初的意思是,在农历三月的上旬。

会稽山阴之兰亭,今为浙江绍兴。

这里有着崇山峻岭,还有茂林修竹,看来相当于现在的森林公园,景色非常的优美。

清流急湍,围绕着亭子。将酒杯放在水流之上,漂流到谁的跟前,谁就即兴赋诗一首,就像是击鼓传花的游戏。

王羲之不仅赋诗能手,更是书法圣手,挥毫落纸,笔走龙蛇,行云流水般的书法,呈现在群贤们的眼前,更给山川河流之美增添了浓浓的人文气息。

这种气息,是静谧的、清隽的美,虽然没有盛大的丝竹管弦之乐,一觞一咏,已足以畅舒幽情,表达心志,抒发情感。

通篇看,章法布局统一成一个整体,每一个字的姿态可以说是各不相同,比如“之”字,全篇有很多个,但是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各有形态,或平稳,或险要,或洒脱,或简练,是一种情感的自然流露,又加上饮酒作诗,自然而然的手中之笔就一气呵成,才写出富有变化的字形与笔势。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笔画之间的牵丝、连带、呼应,这是兰亭序的一大风格,可以让临摹者沿着运笔的方向,体会行书的起笔、行笔、收笔的整个过程,哪儿停顿,哪儿轻,哪儿重,哪儿行笔快,哪儿行笔慢,一目了然。

难怪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那么,这个天下第一行书的排名,是唐太宗命令的,唐太宗最喜欢的就是王羲之的这幅行书,爱不释手。这就是说,“兰亭序”的真迹,被唐太宗收藏了。后来太宗驾崩后,就作为随葬品了,守护在太宗的身边。

所以,后来见到的兰亭序,可能都是假的了。有一个版本是冯承素的临摹版本,虽然是临摹本,但是与真迹几乎一模一样,笔画线条的起承转收惟妙惟肖,是临摹学习行书的典范之作。

接下来,再谈谈天下第二行书。

先看一下作品(局部):

上图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局部)。颜真卿的作品。颜真卿,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唐朝大书法家。擅长楷书、行书等。

颜真卿为祭奠侄子颜季明,而写的《祭侄文稿》,满怀悲痛而作。

这幅行书,笔法凝练,厚重,跌宕起伏,表达了颜真卿心中的哀思,同时也流露出对敌人残暴无情的痛恨,表达了自己的正义之感。同时,也间接地表达了颜氏家族忠烈坚守的精神。

当我们第一次看到这幅行书作品,可能对于字体产生疑问,写得如此潦草不成形,还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还是那句话,欣赏书法,不能只停留在字面上,而是欣赏整篇的章法,笔画之间的运笔方法,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关系,行与行之间的行气所展现出来的疏密对比、轻重缓急、节奏动感等。

其实,颜真卿是很善于写非常板正的楷书字体的,他写的楷书字体,端庄大方、富有气势。颜真卿创立的“颜体”字,与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元代),并称“楷书四大家”,人称“欧柳颜赵”。

而上图中的这幅行书,已经不仅仅是书法了,而是思想情感的再现,所以,不适合用那种板正的楷书来表达心情的。因为,抑扬顿挫、跌宕起伏,书法线条粗细变化,富有节奏感,是楷书不能表达的。

当然,这幅行书,确实写得“潦草”了点,也可以称作是行草书法。

这幅作品的书法艺术价值很高,笔法、章法丰富。很多练行书、行草书法的都喜欢临摹。

关于天下第二行书,暂且先谈到这儿吧。

接下来,再谈谈天下第三行书。

这幅作品名称为“黄州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作者苏轼,即苏东坡,宋代大文豪、词人、书法家。

这是苏轼被贬黄州所作的两首诗,写的时候正值寒食节,表达了被贬的感叹之情。试想,被贬到一个偏远的地方,自己开荒种田,挑水浇园,又苦又累,心情无比的寂寞,生活十分的窘迫。

整篇看来,字体随意,是心情的自然流露,用行书最恰当不过了。

比如诗中写的“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让作者更加的感到像是秋天的阴雨连绵让人惆怅。

这幅行书,别具一格,字形偏扁,线条明了,粗细变化丰富,字大小并用、疏密对比。笔画线条没有太多的弯转和修饰。

苏轼的书法,崇尚“意”,不求形似,但求写意。

苏轼作为书法大家,与米芾、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人称“苏黄米蔡”。

可以简单归纳一下: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天下第三行书:苏轼的寒食帖。

你记住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