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是哪个朝代的(赵匡胤是哪个朝代的人)

唐末,中国社会又一次进入大分裂时期,形成了我们熟知的五代十国。

赵匡胤正生于此时,恰是乱世之中。

赵匡胤,历史上最值得推崇的开国皇帝

赵匡胤画像

赵匡胤也是带着光环出生的,他降生的时候,满屋呈现红光,身上布满金色,三日不散。这不是野史演绎,出自宋史《太祖本纪》,描述得一本正经。

1、赵氏政权的诞生

赵匡胤的家族是军事世家,往上推五代,其先祖都是朝廷的武将或地方官。不过,赵匡胤尚武好战,好像完全来自于他天生的本性,他的起点和平台完全是靠自己的力量搭建的。父亲在朝为官,但赵匡胤没有像所有的“官二代”那样,玩得不亦乐乎,而是云游四方,努力寻找自己的机会。

有一天,夜宿寺庙,老和尚点拨他,往北走才有机会,“吾厚赆汝,北往则有遇矣。”于是,赵匡胤继续北上,投奔在河北人、后汉枢密使郭威麾下,做了一名军人。他专注于军事,屡建奇功,迅速成长为一名闻名遐迩的年轻军官。

打起仗来,赵匡胤有勇有谋,而且还很仗义。二十九岁的时候,他就被任命为后周皇帝禁军的副官。一次,在攻打南唐清流关时,赵匡胤率部追到城下,守城将军提出,我们作战各为其主,请你先退回去,大家各自布好阵,再来决战。赵匡胤欣然应允,待对方布阵以后,他单枪匹马,抱着马脖子冲进对方阵内,砍杀了主将,活捉了副将,战斗取得完胜。

公元959年,三十二岁的赵匡胤升任为归德军节度使、殿前都点检、检校太尉,已经成为后周最高军事统帅,承担皇帝保护和拥戴的最大军事保障职责。

接下来,发生了读者熟知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历史上十分严重的政治事件,陈桥兵变。公元960年正月,赵匡胤领兵北上,迎战南下的契丹兵。大军行至距开封二十里的陈桥驿时,发生了空前绝后的军事政变,赵匡胤军中的亲信赵普和他的弟弟赵匡义,鼓动士兵们把早已准备好的黄袍,披在喝醉酒的赵匡胤身上,于是,周围的军官们磕头就拜,呼喊万岁,他们要拥立赵匡胤为皇帝。赵匡胤半推半就,顺了手下的心愿,并与他们约定:“你们自贪富贵,立我为天子,能从我命则可,不然,我不能为若主矣。”拥立者自然不敢怠慢,纷纷表示要唯命是从。

其实,赵匡胤手下如此哗变,有他们自己的打算,后周新立的皇帝柴宗训才只有七岁,还是人家后周建立者郭威的养子之子,这个政权能否持久?在天下大乱之际,能否使弟兄们的将来有所依靠?大家出生入死,打下的江山,一个七岁的孩童能坐得稳吗?还不如拥立一个能掌控局面的实权派,弟兄们的拼杀才有保障、才有未来。

于是,便有了闻名于世的黄袍加身、陈桥兵变。赵匡胤绝对是一名乱世之中的君子,他被黄袍加身以后,俨然宣布,回师京城,不得惊犯先帝柴荣的夫人和幼小的君主,不得欺凌朝中不服的大臣,不得抢夺前朝的宫中财富。

三条禁令一发,回师军队井然有序,震惊天下的一次改朝换代,做到了兵不血刃、滴血未流!

两天之后,后周幼帝柴宗训坦然禅位,赵匡胤正式登基,大宋王朝宣告建立,定国都为开封。

赵匡胤,历史上最值得推崇的开国皇帝

2、赵氏政权的扩张

作为开国之君,赵匡胤具有足够的建国战略。黄袍加身以后,他没有觉得大功告成,时常对宰相赵普说,我晚上老是睡不踏实哦,因为卧床周围都是别人的地盘。

于是,整个朝廷,包括皇帝在内,没有一个人可以偷懒。在北方大乱、契丹人虎视眈眈的危机中,宰相赵普集思广益,很快制定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开疆破土战略方案,大宋王朝要一统天下、雄踞中原。

北宋建立之初,三年之内,展开了荆湖之战,平定了荆州之乱,湖、湘等长江中游地带收复麾下。

随后,赵匡胤下令出击,兵分两路,北、南并进,攻下了陕南和川北,占领成都,蜀主投降,后蜀灭亡,北宋收复了西南腹地。

随着北宋的统治日益稳固,南方的割据政权纷纷臣服,如南唐、吴越等,唯有南汉国还在死守。大宋军集中南下,直扑广东,逼南汉国投降,于公元971年初,全部平定了江南大地。

大宋建立不到十年,南方的十国便被一一收复,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割据局面。而北方的分裂态势依然在加剧,契丹人建立的辽国来势凶猛,借助抢夺来的燕云十六州之险要地势,辽加大了南下抢掠的步伐,要统一全中原,北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赵氏政权对合法性

从秦始皇开始,中国古代皇权更替一直没有固定的模式。仅仅从正统王朝的诞生,就有着各不相同的渠道和方式:

秦朝是在群雄并起的时候,比拳头比出来的,拳头硬的获胜,拳头软的臣服;

汉朝是被精英分子捏造出来的。没有基础、没有由来,仅仅是凭“我想干”、“我羡慕”,平地拔起的一个统治集团;

晋朝是斗出来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大家乱了一阵子后,疲惫了,斗智斗勇、斗拳头,总有人胜出,正统王朝便应运而生;

隋朝是“秀”出来的,正统王朝腐朽不堪,各地藩王各显其能,你方唱罢我登场,大家都在秀自己的强盛、秀自己的优越,但这毕竟不是真功夫。只有一个人比较全面,功力深厚,毫无保留地刺破其他人吹出的泡沫,收拾残局,最终建立了统一的政权;

唐朝是反出来的,隋朝的顶端优势在淡化,地方的实力在上扬,大家都在争取,都认为自己是那条未来的“龙”。但一山不容二虎,最终只能一人胜出,它便是天下正统。

历史不会停下脚步,轮到赵匡胤了,他是抬着七岁的幼儿君王南征北战呢,还是胸怀国家一统天下?其实,这个选择题并不难做,对自己负责,对追随者负责,对这个时代负责,便是君子之道。拘泥于前朝空洞的道义,才是一种保守的思想,并不是时代真正需要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赵匡胤这身黄袍来得正是时候,他建立的宋朝再合法不过。

还是那条颠扑不破的真理,用战争消灭战争。赵匡胤用战争截止了五代,不至于再出现六代、七代,用战争抹去了十国,不至于让那个数字再延续到十一、十二。

历史再一次证明,统一就会强盛,分裂才会产生更多的苦难。建立大宋王朝,赵匡胤建立了旷世之功。

4、赵氏政权的仁德表现。

名义上,赵匡胤簒了位,他夺去了后周小皇帝的龙位。但赵匡胤并没有强词夺理,他依然能够冷静地处理与前朝的关系,如此激烈的改朝换代,他几乎没有妄杀一个无辜生灵,这在古代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他没有使用酷吏,而是按照实际需要,首创建立了行政、军政、司法三权分列的政权模式,加强中央集权。这种模式蕴含着科学的成分、民主的成分,为宋朝实行仁政建立了制度基础。

正因为如此,宋朝才成为古代中国经济繁盛、文化精彩纷呈、商业兴旺发达的唯一王朝,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底层老百姓的基本利益。

赵氏政权的仁德还表现在赵匡胤亲力亲为的作风上。黄袍加身前,他常常亲率大军出征,奔波在一线战场上。及至做了帝王,也与将军们一道出生入死,极大地激励了将士的精神和意志。

就连最棘手的军权收缴问题,赵匡胤也是在非常随意的场合、用非同一般的方式实现的,一杯酒、一句话、一个担忧,就出其不意地化解了。“杯酒释兵权”避免了多少斗争、多少角逐,避免了更大的战事和血腥屠杀。

赵匡胤时代是一个可以人尽其才的时代,所有文臣武将都可以自由表达意见,在封建专制时代实属不易。

军旅出身的赵匡胤酷爱读书,也是难能可贵的。在作战的间隙,他常秉烛夜读。朝中所用之人总会以读书多寡区别尊卑高低。

赵匡胤,历史上最值得推崇的开国皇帝

永昌陵实景

只可惜天不假年,赵匡胤不满五十周岁的年纪,就意外死亡了。他留给后人的遗憾就是没有征服北方,辽,依然在强盛,燕云十六州的耻辱无法血洗。这个问题几乎伴随宋王朝统治始末,最终五彩斑斓的大宋王朝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所有的人和事,都成为历史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