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运长久是什么意思(只拿制造武运长久什么意思)

就凭那一碗毒鸡汤——四个字“武运长久”,日本发动了针对英美的太平洋战争。

很多人总爱说日本人有战术没战略,缺乏大局观,据说山本五十六开战前一度也持悲观态度,认为就凭美国与日本的基础工业对比,缺乏战争资源的日本从长期来说,是无法对抗美国的,后来,山本五十六却成为开战的支持派,是什么给他提振了信心,当然有很多美国内部反战氛围、人民承受力等诸多原因,这里不做赘述。山本之所以有恃无恐,认为有的一打,所恃的根本,无非还是日本本身的武力。

二战时期,日本敢于发起太平洋战争,就在于这四个字的毒鸡汤!

“武运长久”这个词起源于日本战国时期,本意是临别前的祝福,武士上战场前,亲戚朋友送上一句客气话,讨个好彩头。慢慢流传下来,就成了军队的专用语。

日本军队的武运长久是从什么时候开的头,大家一定已经不陌生,正是我们认为比较耻辱的中日甲午战争,日本其时的兵力并无足够把握,某种程度上说来,是一次军事赌博,顺带赌上了国运。日本的胜利当然不仅仅是运气,各种战前准备做得都比大清朝要细致的多,但在宣传方面,尤其是针对内部宣传,用这句“武运长久”明显对底层民意更有煽动性,倘若再撒上一层笼罩着天皇神秘色彩的万世一系的胡椒面,则更加入味。

虽然甲午战争以清朝惨败告终,清朝赔上了所有北洋海军的家底,日本又通过马关条约攫取了2亿两白银和台澎、辽东,但之后发生的一件事情让全日本感到了丧权辱国。相对清廷而言,战后大清百姓在清廷的成功粉饰下,还以为大清取胜,痛打落水狗了呢,根本不可能产生任何丧权辱国的想法,反而全体日本人得知了这个消息,震精了,集体如丧考妣,悲愤难抑。

二战时期,日本敢于发起太平洋战争,就在于这四个字的毒鸡汤!

究竟发生了什么?

正是俄德法三国干涉换辽事件。《马关条约》中对辽东的占有,对沙俄侵入中国东北、使之变成黄俄的计划有明显的冲突,于是沙俄带头,联合了法德两国,对日本发出了“友好的”通牒,友情提示,三国军舰将开赴辽东,义务帮忙让日本把盗取的这块肥肉吐出来。

当时的法国独力跟清廷纠缠时打过败仗,自然想组团报复一下,德国当时正在觊觎胶州湾,这俩帮手都与沙俄一样,不乐于见到日本在中国占到太大便宜,而英国为了遏制沙俄在中国的狂飙突进,意图遏制沙俄,没有参与这茬儿。

纵使人品爆发、武运当头,日本人也知道这三个流氓是惹不起的,当时日本也搞了一次自我评估,结论就是,连挑头的大流氓沙俄舰队也搞不定,更不用说三家联手了,日本选择了不吃眼前亏,不等最后通牒到期,乖乖吐出了辽东半岛,扭脸又狠敲了清廷一把竹杠,讹诈了3000万两白银,把辽东半岛又吐了出来。

日本人这个悲愤劲头,远比损失千百倍以上的大清人更甚,自此,在他们心头,就燃烧着炽烈的复仇之火,全民就等着报仇雪恨的那一天,要想报仇,必须先做大做强啊!

很快,他们就等来了第一次机会,1904年到1905年,在清廷的暗自助攻下,在牺牲了10万儿郎的代价下,日本在日俄战争中打败了沙俄,成功复仇,这在日本国内掀起了强烈的反响,要知道,这可是曾经被三条黑船吓得肚子转筋的小国寡民、黄色人种第一次战胜不可一世的白人老爷大流氓啊!

二战时期,日本敢于发起太平洋战争,就在于这四个字的毒鸡汤!

原来武运真的可以长久!

1914年,日本人再接再厉,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在欧洲战场分身乏术的黄金时机,一举干掉了青岛的德国军队,向二流氓复仇成功。

剩下的只有三流氓法国了,只需等待一个机会。为了这次机会,日本人等待了接近半个世纪,他们等到最后,自己都快要忘记了还有这截江湖仇恨。

占领半个中国后,日本也给自己找了一个喘息之机,此阶段,在中国战场改进攻为拉拢,与德国意大利结成了轴心国,研究起怎么会师的问题,北线苏俄不好惹,在诺门坎试过火力,南线的英美更不好惹,都是巨无霸的体量。但美国人已经适时收紧了勒在脖子上的绞索,试图通过东南亚石油等战略物资的禁运给这台东亚战争发动机熄火,这岂是“武运长久”的日本人所能忍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