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是谁 (南宋被谁所灭忽必烈是谁)

元朝开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在中国历史上,也有丰功伟绩,当属千古帝王,应为华夏景仰。

一、千古帝王元世祖,黄金家族留血脉

忽必烈,成吉思汗儿子托雷的第四子,蒙古帝国第五位可汗,也是最后一位可汗,元朝的开国皇帝,蒙古尊号“薛禅汗”。

成吉思汗,大蒙古帝国的皇帝,世界上杰出的军事家,多次发动对蒙古以外的战争,征服地区自东亚到中亚,甚至东欧的黑海海滨。虽然元朝建立后,赠成吉思汗谥号法天启运圣武皇帝,史称元太祖。必须说明,成吉思汗,是蒙古帝国的第一位可汗,也是蒙古元帝国的第一位皇帝,但却不是元朝的皇帝,只是忽必烈建立元朝后,追赠其为元太祖而已。

蒙哥,成吉思汗儿子托雷的长子,蒙古帝国第四位可汗,史称“蒙哥汗”,让西方世界颤抖的上帝之鞭。蒙哥率军长子西征,进攻古罗斯等地。即位蒙古帝国皇帝后,主要致力于攻灭南宋。蒙哥病逝后,忽必烈继位蒙古国皇帝。忽必烈建立元朝后,追尊蒙哥庙号为宪宗,谥号桓肃皇帝。仍然需要说明,蒙哥仍然是蒙古帝国的可汗,当然不是元朝的皇帝,忽必烈追尊其为桓肃皇帝,如此而已。

蒙哥兴师伐宋在前线病逝后,忽必烈被诸王推戴继可汗位,在开平府(今内蒙古正蓝旗)建元中统,取意自“中华开统”,是大蒙帝国的首个年号,也是元朝历史上的首个年号,忽必烈确立的这个年号历时4年。7年后忽必烈建国号为大元,确定以大都(今北京)为首都,元大都由科学家刘秉忠规划建设,至此以后,明、清两代,北京一直是国家的首都。又过了8年,忽必烈完成了全国的大统一。

二、马上征战征兄弟,依靠汉人继汗王

1252年,忽必烈向蒙哥汗建策进兵大理国,借西南人力物力迂回攻宋,被采纳。1253年,忽必烈受命与大将兀良合台远征云南。1254年灭大理国。1258年蒙哥兴师伐南宋,忽必烈为总东路军指挥。1259年9月,忽必烈率师抵淮河,蒙哥汗于钓鱼城之战中受伤死于军中。

大蒙古帝国当值可汗病逝前线,忽必烈之弟阿里不哥留守漠北,据悉他正在擅自征兵图谋汗位。忽必烈获悉危情,即采纳汉人郝经计策,与南宋约和,率轻骑北返。

但在当时,蒙古王公大都支持阿里不哥,而阿里不哥又掌控着漠北草原,有60多个诸千户军队(6万多人),有六盘山的4万骑兵,还有部分跟随蒙哥南征的军队,共计大约15万。

可是此时,忽必烈掌控的蒙古军队只有,征宋时亲率的东路军约1万人,从南宋接应北归的兀良合台军1万5千人。忽必烈面临的局面是,自己的2万5千人,对阵阿里不哥的15万人,天时地利人和,阿里不哥占尽优势。

但是,忽必烈拥有的,阿里不哥没有,那就是北地的,汉人武装力量。就这样依靠中原地带,强大的经济实力,与不断的兵源补充,忽必烈击败了阿里不哥,也获得了原先支持阿里不哥那部分蒙古王公的臣服。

当然,忽必烈很清楚,在蒙古王公眼里,他始终是个背叛者,大蒙古帝国的异类。对于蒙古王公来说,忽必烈虽然貌似称“汗”,但那不是成吉思汗所约定的,忽里勒台推举出来的汗王。

忽里勒台,大蒙古国的诸王大会或大朝会,又称作“忽邻勒塔”或“忽里台”,即蒙古语“聚会”或“会议”的意思。成吉思汗时期,蒙古人的忽里台是部落和各部联盟的议事会,用于推举首领,决定征战等大事。

汗,可汗,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汗国,其最高统治者皆称为汗或可汗,类似于汉字的国王或天子。汗与可汗的区别在于,汗是通过选举制度产生的部落首领,而可汗通常采用指定继承制度,延续其权力地位,更近似于中原地区的皇帝。成吉思汗及以后的汗,严格意义来说属可汗,形式上的选举而已,即汗位类似黄袍加身。

1260年3月,在部分宗王和大臣的拥戴下,忽必烈登上了大蒙古国汗位。但是,同年的4月,阿里不哥由另部分宗王的拥戴,在异地也宣布自己登上汗位,兄弟二人争夺汗位的斗争终于白热化了。忽必烈亲率大军与阿里不哥作战,从1260年秋至1261年秋,忽必烈军与阿里不哥军南征北战,相互进攻,互有胜负。最终,忽必烈将阿里不哥围困于和林,忽必烈有汉地汉人的强力支持,而阿里不哥则孤立无援,原来支持阿里不哥的宗王,也都纷纷倒戈偏向忽必烈。1264年7月,走投无路的阿里不哥投降忽必烈,忽必烈赦免了阿里不哥等宗王,只是诛杀了参加谋反的大臣。1264年8月,阿里不哥“病死”。

三、不拘种族选人才,崇尚儒学重汉臣

忽必烈英明睿智,他在建立元朝之前,就刻意广交中原文人儒士,熟悉了解中原汉地情况,笼络大批汉人知识分子为其幕僚。忽必烈招聘重用窦默和姚枢,窦默就为忽必烈讲解三纲五常和正心诚意之说,姚枢就为忽必烈讲解儒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忽必烈结交僧人子聪,并为子聪赐名刘秉忠,刘秉忠给忽必烈上万言策,提出:治乱之道,系乎天而由乎人,以马上取天下,不可以马上治。主张改革当时的弊政,减赋税差役,劝农桑,兴学校等。像这样的汉人知识分子,还有为忽必烈译讲《大学衍义》的赵璧,为忽必烈讲《孝经》、《尚书》、《易经》及儒家的政治学和历史的王鹗,官任王府书记的张文廉,还有名士元好问等二十余人。在此必须说明的是,上述汉人知识分子,受到忽必烈的重用,他们用汉文化武装忽必烈的思想头脑,以辅佐忽必烈的方式求得国家重新统一。

建立元朝政权后,忽必烈一如既往,尊崇汉制,接纳汉族,重视人才。忽必烈重用汉臣,如董文炳、刘秉忠、张弘范等,他们的治国理政才能都得以极大的发挥。忽必烈作为皇帝之后,并没有改变宋朝已有的制度,而且甚至保留了宋朝的全部官员,竭尽所能地获得这些前朝官员的效忠。

在忽必烈之前,蒙古所有汗王,都没有使用年号,用蒙古传统生肖纪年。1260年5月,在刘秉忠等汉臣的建议下,忽必烈建立了“中统”年号,意为“中华开统”,自称为“华夏中央王朝的正统”,表明其以承继中央王朝的正统自命,并致力于“天下一统”的目标。1271年11月,忽必烈正式建国号为“大元”,采古礼、定朝仪、册皇后、立太子。

至此,元朝正式建立。“大元”取自易经“大哉乾元”之义,意即忽必烈要做超越历朝历代的千秋大业,由此可以名正言顺地并序于夏、商、周、秦、汉、隋、唐的大一统王朝之列。

还有,忽必烈选用人才,不拘泥于种族的限制,譬如任命色目大臣阿合马掌管国家财政,成为忽必烈时期不可多得的大臣和近臣。阿合马出生于费纳喀忒,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属回族,初为察必皇后之父按陈那颜的陪嫁奴隶。1261年,出任上都同知。三年后,领中书左右部,兼都转运使。1264年,拜中书平章政事,主要掌理财政,推行清理户口、推行专卖制度、发行钞票(时称交钞)等方式,增加朝廷收入。元朝灭亡南宋之后,继续在江南地区实行发钞和药材限制专卖政策,大大增加财政收入。

四、开疆拓土绘蓝图,创设行省立国体

元朝的版图,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版图,疆域之辽阔广大空前绝后。保守些来说,北至阴山以北,南至南海诸岛,东北到今库页岛,西北达到新疆、中亚地区,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地区、台湾部分岛屿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范围之内。元朝盛世,为中国打下3300万平方公里的版图,如此幅员辽阔,汉朝或者唐朝,最为鼎盛的时候,也远远比不上。此外,元朝还有四大汗国,以及其他包括高丽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在内的藩属国。元朝的四大汗国,分别是金帐汗国(又称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当然,属于蒙古帝国的四大汗国的领土,却不能算在后来元朝的版图里。

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中国之后,面对辽阔的疆域和众多的民族,又连年战乱纷争国家刚刚统一,政治局势尚未稳定的情况下,为了强化中央集权,加强中央对各地的控制,避免再度出现分裂割据,忽必烈采取了招贤纳士,广采众议,改革蒙古旧制,建立大元大一统的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制度。

设中书省,总理全国行政事务,辅佐皇帝发布政令。设枢密院,掌管全国军事。设御使台,负责对官员的监察。在中央政权之下,又有各自的派出机构,分别负责各地和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事务。与中央官制相适应的是,在各地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行省作为中书省派出的常设机构,是元朝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同时也是一级军事机构。行省本身是军政一体的。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军政事务分别由所属的不同机构管理,军民分治。

以行省分治天下的制度,是元朝统治者通过中央,加强对各地方、各民族统治的创举。创行省制度,是中国行政制度的一大改革,这些行省初步奠定了明清两代,乃至今天中国省区的规模。省作为地方行政区的名称,一直沿用到今天。

忽必烈统一中国后,非常重视对边远地区的统治,通过各种军政机构对这些区域进行管辖。1276年,忽必烈元朝政府,在云南设行省,将其并入版图。1253年,蒙古军攻入吐蕃,使西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忽必烈元朝政府,在西藏设立三路宣慰司都元帅府,下设若干万户府,征收赋税,屯戍军队,进行军事、行政管理。1360年,忽必烈元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军事巡察机构),管理澎湖、台湾。另外,忽必烈元朝政府,还通过军事机构控制天山南北、蒙古高原等广大的东北、西北地区。

忽必烈建立的这些制度,是历来由少数地方政府统治的边陲重地,正式归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强化了中央集权,对于边疆、海防地区的开发与防务建设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东西南北大贯通,中华民族大融合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民族大融合时期,经过这一时期的融合,汉民族从内地外迁,边疆地区各民族内移,中原与江南、契丹和女真融入中华民族。虽然元朝实行民族等级制度,将人分为四等:蒙古人第一等,色目人第二等,汉人和南人分列三四等,但由于在统一形势下,各民族交往不断加强,很多民族经济、文化、心理逐渐趋向一致,这就有利于新民族的形成。元朝统一全国后,中西方交流畅通,使得元朝时中亚等地各民族大量迁入,并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在其生活和发展中与其他民族交流、融合,不断壮大自己的信仰群落,逐渐形成一些新生民族,如回族。据有关研究成果,回族是唐宋以来,主要是13世纪初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一部分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和中亚各族向东迁入中原,与汉、蒙古、维吾尔等民族姻亲交往、繁衍生息而形成的。元代政治上大一统,促进政治制度等方面的进步,在这种背景下,长期交流与融合,东来的各民族与当地人民通过通婚、杂处等扩大族群,逐渐形成新的民族,文化等方面互相影响,逐渐形成以中原文化为中心的民族认同趋向,民族融合空前加强。

我们中国幅员辽阔的版图,是元世祖忽必烈缔造的;我们中国的行省管理制度,是元世祖忽必烈设立的;我们中国56个民族大团结,是始于忽必烈建立的元朝。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大一统的帝国,这个朝代的开国皇帝就是忽必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