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是什么意思啊 (佛系是啥意思)

佛系是一个网络流行词,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主要意思是指无欲无求、不悲不喜、云淡风轻而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该词语最早来源于2014年,日本某杂志介绍的“佛系男子”。

他们外表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样,但内心往往具有以下特点:自己的兴趣爱好永远都放在第一位,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想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节奏去做。总是嫌谈恋爱太麻烦,不想在上面费神费时间,也不想交什么女朋友,就单纯喜欢自己一个人,和女生在一起会感觉很累。

佛系的发展

经过网络的传播,佛系逐渐衍生出“佛系追星”、“佛系养娃”、“佛系点赞”、“佛系买家”、“佛系员工”、“佛系购物”、“佛系恋爱” “佛系学生”等等,佛系一词风靡一时,行为举止、生活态度等均与其挂钩。本意是是指一种追求自己内心平和、淡然的活法和生活方式,大部分事情都想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节奏去做,是历过人生的磨难、品尝过生活的百味,也享受过人生的富贵,最后看破红尘,活得超凡脱俗的淡然的佛系也逐渐变质,更多地被应用于自我调侃、自我宽慰。

佛系青年的分类

以心理和行动两个要素为标准,则会有以下四种情况(√表示佛系,×则代表反面):

类型 心理 行动

一 ✓ √

二 × √

三 √ ×

四 × ×

可以看到的是,第四种情况在心理和行动上均没有佛系的表现,因此可将第四种情况排除在外,而第一种情况心理上真正佛系的成因又有主动和被动之分,主动的佛系是超脱与淡然,是一种主动的选择,而被动的佛系则是更倾向于被动的接受,大有“改变不了这个世界就去接受它”的意味,故而佛系青年的分类按心理与行动的判定标准可分为四类。

佛系青年的解读:

第一种类型----主动型: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佛系青年,而佛系中佛的含义并不完全等同于佛教中佛的含义,这里的佛系是知道自己可以付出什么,想要什么,所以面对事事烦扰,可以不在意,它建立在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之上,明确心中所想,而非事事都要满足,面面俱到。当下很多人的焦虑来源于欲望与实际能力的不匹配,故而大都一边焦虑一边懒惰,一边佛系一边不甘。口口声声把自己定义为佛系,但很多年轻人连经历世事都谈不上,更别说看开看破,只是拿着“佛系青年”的无为,当自己能力不足,又不肯努力的借口而已。可真正的佛系,实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有明确的方向,也能调节好心态,摒除了杂念,专注于目标,这其实是在当代应该提倡的。物欲膨胀、纷繁复杂、社交发达的当下,接触到更为多彩的世界的同时也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比较,最后可能造成多方尝试、一无所获的局面。故而这种佛系不失为一剂良药。

第一种类型----被动型:

这种佛系主要成因于对现实的妥协。关于心理学有一个习得性无助的实验,实验的结果表明,当狗认识到自己无论做什么都不能控制电击的终止时,产生了无助感,当它后来有机会逃离电击时,它们也会变得无力逃离。这一点放到人的身上进行解释就是因为屡屡受挫而产生的对未来的绝望之感,悲观地将未来描述为黑暗,将个人努力定义为徒劳,得不到有效的正反馈效应,从心理上不得已接受志不可得的事实。

第二种类型:心理上不佛系,而行动及表现上却是佛系。

这样的人,心中有一片宏大的天地,而这天地也是仅仅停留于头脑中的天地。胸怀满腔壮志,却不曾踏出前进的步伐。或是源于对不理想结果的害怕,或是缺乏行动力,或是对结果及自身素质有了一定的认知,不够自信,总之都不肯迈出前进的步伐,无论是什么原因,这在本质上都是一种消极的处世观。而且关于对自己的认知,其真实性准确性还是有待商榷的,就像塞利格曼在《真实的幸福中》提到的“你的想法只是个想法,他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事实”,过高、过低估计自己都会成为一定的阻碍。顾城在《避免》中写到“你不愿意种花,你说,我不愿看见它一点点凋落。是的,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开始”,这种心态与这类佛系青年有一定的趋同性,为了表面结束,避免了一切的开始。而且这种类型的佛系青年是矛盾综合体,虽然其在行为上表现得无欲无求、顺其自然,但心理的欲望黑洞却无法填满。

第三种类型:心理上佛系,行为上不佛系

这看起来是一种比较奇怪的状态,但也实属存在,生活本身就有太多身不由已,其成因也主要是外部因素。从家庭方面看,首先是法律明文规定子女有赡养父母的责任,其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寄托了子女光宗耀祖的希冀与期待,两个方面的影响与约束,让青年全凭喜好、无欲无求变得不易。